中共柳州市委 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解读
一、《中共柳州市委 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制定的必要性。
安全生产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标志,是党和政府对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要求。2016年12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制定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6〕32号),这是新中国以来第一部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的安全生产纲领性文件,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推动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2017年7月13日,自治区党委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桂发〔2017〕15号)。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多次要求积极抓好宣传贯彻落实,并明确市安全监管局牵头组织起草柳州市实施意见。
二、《中共柳州市委 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制定依据。
依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6〕32号)和《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桂发〔2017〕15号)要求,结合柳州市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制定。
三、《中共柳州市委 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主要内容。
全文共由三个部分组成。详细阐述了柳州市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并就工作的落实提出要求。
(一)总体要求
一是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安全发展、改革创新、依法监管、源头防范、系统治理的原则。二是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市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事故总量逐年下降,较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防控,职业病危害防治取得新成效。到2030年,实现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民安全文明素质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二)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五大工作任务
一是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分为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责任、明确部门监管责任、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健全责任考核机制、严格责任追究制度等5个部分。二是深化安全监管监察体制改革。分为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监管执法、进一步完善地方监管执法体制、健全应急救援管理体制等4个部分。三是大力推进依法治理。分为健全法规体系、完善标准体系、严把安全生产准入关、规范监管执法行为、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健全监管执法保障体系、完善事故调查处理机制等7个部分。四是建立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分为加强安全风险管控、强化企业预防措施、建立隐患治理监督机制、建立高危行业退出机制、强化城市运行安全保障、加强重点领域工程治理、建立完善职业病防治体系等7个部分。五是加强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建设。分为完善安全投入长效机制、建立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发挥市场机制推动作用、健全安全宣传教育体系等5个部分。
四、着力解决七大问题
(一)着力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一是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规定。二是进一步明晰各级各部门安全监管职责、厘清边界、压实责任。三是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建立企业全过程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制度,督促企业做到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和应急救援“五到位”。四是科学建立安全生产考核体系,建立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和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安全生产工作的考核权重;建立安全生产绩效与履职评定、职务晋升、奖励惩处挂钩制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五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巡查制度,严格责任追究制度。
(二)着力完善安全监管体制机制
一是要强化各级安委会办公室工作职能,健全和完善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建设;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和行业安全生产管理责任的部门,要配备专业监管人员;重点行业领域和安全监管任务重的部门,应当设立或明确监管机构,依法承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二是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监管执法,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监管监察,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体制。三是完善地方监管执法体制,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作为政府工作部门和行政执法机构,加强各级安全监管部门领导班子和业务能力建设;加强乡镇(街道)安全监管力量,落实“四所合一”安全监管工作职责。
(三)着力健全应急救援管理体制
提出建立柳州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构,完善应急救援工作;建立应急救援社会化服务机制,鼓励专业救援队伍与相关企业签订救援服务协议,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
(四)着力推动依法治安
一是建立安全生产地方法规的立、改、废、释工作协调机制,制定安全生产地方性法规。二是以非煤矿山、化工和危险化学品、油气管道、冶金等为重点,制修订一批地方标准。三是严格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港区等功能区规划编制、产业布局,严格执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金属冶炼等高危行业领域产业政策,严把有关建设项目安全准入条件。四是建立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制度,完善安全生产违法线索通报、案件移送与协查机制;五是执行“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执法方式,建立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六是负有监管职责的部门,要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以及执法依据、内容、标准、程序和结果。七是加强监管执法保障能力建设,将安全监管执法经费纳入同级财政全额保障范围;全面落实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执法人员岗位津贴;八是推进监管执法规范化,即“七个统一”:统一标志标识、制式服装、装备配备、工作制度、工作标准、执法程序、考核奖惩。九是实施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组组长负责制;依法及时全文公开发布事故调查报告,建立事故暴露问题整改督办和责任追究执行情况跟踪督办制度,完善司法机关参与事故调查机制等。
(五)着力强化安全防范
一是加强风险管控,构建安全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和责任等“六项机制”建设。二是严禁违反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在人口密集区建设高风险项目,实行重大安全风险“一票否决”,建立高危行业退出机制,鼓励和引导安全保障能力低、长期亏损、扭亏无望小型矿山、小型化工等高危企业主动退出。三是建立隐患治理监督机制,建立完善安全生产专家库和专家排查隐患制度,完善隐患整治监理评估机制,对重大隐患整改实行第三方机构验收评估。四是强化城市运行安全保障方面,实施重大活动安全风险评估,建设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六)着力强化职业病防治工作
一是将职业病防治纳入各级人民政府民生工作及安全生产工作考核体系,制定职业病防治中长期规划。二是加快职业病危害严重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和淘汰退出,加强高危粉尘、高毒物品等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三是将职业病失能人员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对符合条件的职业病患者落实医疗与生活救助措施。四是加强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职业病诊断鉴定机构和职业健康体检机构建设等。
(七)破解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的问题
一是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用于安全生产事故及风险防控、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技术服务、重大事故隐患整治、应急管理等。二是建立安全科技支撑体系,深化“互联网+安全生产”建设,推进市、县两级“智慧安监”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信息化一体化平台。三是将安全生产专业技术服务纳入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严格安全生产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监管。建立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制度,建立委托技术服务机构和专家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抽查和“会诊”制度,鼓励企业与技术服务机构签订安全生产服务协议。四是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内容,建立中小学安全教育和高危行业职业安全教育体系;加强高危行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培训,提升安全管理素质;把安全生产纳入员工技能培训内容;完善安全生产培训考核体系,推进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实际操作技能为重点的培训;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将安全生产纳入年度宣传重点工作,推动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安全监管和宣传部门协同配合、新闻媒体积极参与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体系。
五、推进《实施方案》的安排部署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方面,要求将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统一领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细化工作任务、具体措施、实施步骤、完成时限,逐项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坚持整体推进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按照逐步调整、不断完善的方法,协同有序推进各项改革工作。抓紧研究制定各项配套制度措施,加快形成制度化成果。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广泛宣传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全面准确解读国家、自治区、市有关政策,大力宣传各地好经验好做法,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形成共同推进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四是严格监督考核,把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纳入安全生产巡查、考核的重要内容,及时通报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进展情况,促进各项改革目标任务落实。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